相约在教堂,告解在酒吧,略萨的酒吧长谈

我很喜欢这个作品,但这主观上的感受,客观来说不好说“推荐”这两个字。

酒吧长谈的“结构主义”混合着无时无刻的对话混剪,不同的讲述者,不同的对象,不同的时间,不同的空间,读来不易。译者贴心的用另一个字体来帮助区分,但是这只限于印刷版,出于不为人知的原因,相同版本在蜗牛上的电子版没有字体区分,让阅读体验雪上加霜。泛泛而读二十小时。

好现在开始彩虹推荐。

阅读《酒吧长谈》让我有罹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臆想,面对这个阅读体验的“加害者”,略萨就是文字版的Daft Punk,小说版的One More Time,分镜,转场,特写,画外音……除去对话的混剪,这里还有人情,反抗,有软弱,坚强,有美丽,疯狂,不是由某一个人来转述,而是让读者“直接”去阅读这个发散又不那么疯狂的故事。

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政治小说(虽然政治是主线中的一条),这是新秘鲁福音战士真嗣圣地亚哥(小萨)的反抗的故事。围绕小萨这一辈子(到长谈这个时间点为止)的倒霉史,上大学搞政治,肄业做记者,离家出走,自行结婚,中间穿插了政治家们的起落,资本家的兴衰,外围事业的生死,底层民众的疾苦。

你家代表了金钱的力量和逻辑,政变,独裁,民主,一切都是生意。小萨啊,你自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倒霉的,从你有资格反抗(你的家庭)开始,你就是你所寻找的答案,虽然这不是一个对世界而言完美的答案(甚至有些不堪),但是,这是你的答案,你的救赎。

最后聊名字。这个小说的名字是《酒吧长谈》,英文翻译是《Conversation in the Cathedral》,我们阅读后会知道,这个大教堂是一个酒吧,这个双关就是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设定。回看整个小萨与安布罗修的对话(这个角色在小说中还给小萨父亲做“告解”),就犹如天主教的告解仪式一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