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生的弱智是天才吗
阅读指南:27个有关心智与心灵的思辩故事,书中每个故事的后记很重要,因为好多文章看到一半读者可能还处于对于其主旨一知半解的状态。
翻开前我期待了一个通俗脑洞故事集,然后发现这是一本正经的脑洞集,还是一本”古老“(集中在7/80年代)的一本正经的脑洞集。于我,还是有很多理解上的挑战,有新知也有启发。
Photo by Amos Bar-Zeev on Unsplash
有言道:提出一个好问题是解决方案的一半。时光跑了这么久,很多东西已经有了新的(也许更加正确的)解读,有些曾经难以想象的鸿沟已经被跨越,对于心灵这两个字来说,我们依旧还在懵懂。书中看似没事儿找事儿的讨论向我们展示着一个荒诞的(非人的)宇宙,和与之格格不入的“人的心灵”。
瞎聊一下读这本书时自己的收获吧。
当我们在讨论思维,对比人类的心灵和以笛卡尔为代表的机械/力学所建构的”思维“的时候,还有对比他类型的智慧,如蜜蜂蚂蚁型的群体性智慧的时候。尺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(书的最后总结部分也提到了)。
我们之所以一定要小心地拿他与人类的智慧进行平等的比较,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尺度和规模的问题,可以说这是两种在规模上有巨大差异的智慧模式,如书中所说。一个蚂蚁一群蚂蚁有不同的智慧模式,一个细胞一堆细胞,有不同的智慧模式,一个人一群人也有不同行为模式(这里插一句)我们似乎并不能十分”有效“叠加的智慧模式。那么,我们应该用单一只的蚂蚁对表人,还是人的细胞,还是人的组织器官,我们会得到非常不一样的“启发”。
再放开说,地球本身作为一个(在某些科学场合称之为盖亚的)智慧生命体也有自己的所谓“思维模式”。宇宙也有他的“思维模式”,是不是可以这么样的来说,思维更多的是一种目的导向的解决问题行的手段,而’自省‘才是现在我们更多的讨论的有一些动物植物群体性智慧。自省,內观,是蚂蚁,蜜蜂,电脑,星球,宇宙所不一定拥有的东西,是不是一个”智能“的必要条件?书中没有直接的提出这个问题。
回到最上面的这个问题,永生的弱智,其实我就是在问:一台计算机是不是有心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