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的方式(以及角度/态度/心态),约翰·伯格

哲学化的“看”,是我们面对世界的方式,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式;是我们存在的例证,也是他者存在的声明;我看到你,你看到我,我们就是这个可见世界的一部分了(另外一小嘬人则坠入了爱河)。

哲学化的“画”,是我们观察世界的结果,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式;是自我为中心的意象,也是身处永恒的愿望;我看着画,我借过作者的眼,我挪用他的世界观(然后相机颠覆了画作的精神意义,将影相转变成了(只?)有目的的资讯,一个例证就是艺术品出现了解释和(影响观看感受的)注释,比如“梵高最后一幅画”《麦田的鸦群》)。

约翰的当年不羁的模样

约翰的当年不羁的模样

哲学化的“艺术中的女性”,是“观看者”,也是被观看者;是目标,也是共犯;借作者的话“镜子,让女人和男人一样,把自己当成景观”以及“你因为爱看裸女而画裸女,你在她手上放了一面镜子,然后把这幅画提名为《虚荣》,藉此提出道德谴责”

哲学化的“广告”,是自己对别人的羡慕,也是别人可能对自己的羡慕的想象;是小偷:偷走了现在你现在喜欢的自己,也是救赎:再标一个价格把自己买回来。我需要别人的目光,于是我不能表现出世俗的欲望,那会让我堕入凡尘。。。最终我们变成别人想要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