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状分布的激情和碰撞描绘了一部跳跃的有关自我,爱,启蒙的叙事诗。最后自我保留了,启蒙成功了,爱变成另一种形式存在着。
电影中我看到了自己,还是不让自己舒服的那种…
就像上次在《我忏悔》阿德里亚身上看到自己的样子,我需要检讨一下,这个检讨读起来是这样的:
接近四十这个不惑的门槛,我在这部电影看到的了天花板,看到了封闭的铁窗,还看到了窗外看我的人。。。在这之前我没看过任何一部伍迪艾伦的电影,早有耳闻,却从未得见,像书架上摆着的《百年孤独》,而听闻安妮霍尔的时候还以为好友口中提及的是安迪沃霍尔,come on。。。翻开看伍迪艾伦的自传(访谈录),又有点释然了,毕竟没有一部看过,里面的人名(大导演们?)也犹如看虚构小说,经验的限制从一个单位变成了一大串数字,不再折磨我。再接下来,回想起来最近看到的书中提到过伍迪(已经开始用这种套近乎的称呼了),顺利的找到,highlight,忽然自觉心情愉悦,尤其还是(非常生硬的提及)凌晨六点锻炼之后。
我想我应该是在艾维身上看到了这种“良好”的感觉(话说艾维和阿德里亚也都是在才能方面比我更具有质感的人呢(吧),果然是自我感觉很良好),我开始不舒服,文章似乎又回到了开头的那句话,我需要检讨一下。
唯有工作可以打破上面的循环…或者冯内古特?虽然google过没有什么人将两人相提并论,但是我在观影《安妮霍尔》的时候一直想到伍迪艾伦导演和冯内古特的重影,发型都有点像不是吗。。。艾维应该推荐《第五号屠宰场》给安妮(艾维上身,送书中……)
当然这不是重点,重点是如果套用柏拉图的灵魂质地论,我想两位一定是足金镶钻的灵魂。而我,我很想对有人对我自己说老冯的那句话:“He tried。”
“A: I think I tried.
B: Excessively useless thinking, it’s a problem itself.
A: NO! I TRIED!
B: Shit, Hunter.”
过去错过伍迪艾伦(How about 司马迁?毛选?资本论?尤利西斯?莎士比亚?但丁?blablabla)真的挺可惜,开始追吧。最后提一下,Art Director的名字蛮有趣(缘)的